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行善发财打妖怪  (第1/3页)
    行善,发财,打妖怪……    正午,城中的***乱已被压制。    统共有三百余灾民进了城,除了刻意滋事的被关进特别的囚室,余下的都被送往城南千叶寺暂且安顿。    幸而经过仔细诊断,最先进城的灾民,身患瘟疫的仅有十几人。    独孤夜将城内的大夫召集在一起,把他们分成三列。一列钻研瘟疫的药方,一列跟随寺中医术高超的方丈主持照顾患病的灾民,剩下的一列则待命以备不时之需妲。    至于城外,而今城门紧闭,来到苍阙的灾民数量不能确定,若够铁石心肠,在这严酷的寒冬,不用废一兵一卒,他们就会逐一被冻死。    可他们是祁国的百姓,祁云澈不能袖手旁观。    这是独孤夜给他的难题,便也是给汐瑶的难题。    午时三刻。    彼时汐瑶刚用了午膳,人正坐在前厅的躺椅上,手中捧着热茶,沉吟。    刚从下人那里得知城内的情况,独孤夜反映迅速,应对更及时充分,接下来只要将城外的灾民妥善安置,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。    只是这些灾民到底有多少还无从得知,至于瘟疫,索性如今正值寒冬腊月,染病的人在极少数,还不曾到迅猛扩散的时候。    汐瑶记得这种瘟疫和前世是一样的。    初初时先从身体皮肤开始生出脓疮,形容极为可怖,接着皮肤溃烂,脓疮会变成毒素入侵五脏六腑,最后让人在痛苦中死去。    患病的人多为老弱身残者,尤为身上有伤口,只消在疫村里走一遭,七日内发病,足月必死无疑,可是体魄强健的壮年和妇女倒极少染病。    这一点让前世的天烨皇帝喜忧参半,眼睁睁看着子民饱受煎熬,孩童和老人多折在这场瘟疫中,却是无药可医。    而今灾荒和瘟疫提前,要把握住时机。    寒冬抑制了疫情,若能在初春到来前研制出药方再好不过,此时安抚灾民是关键。    正想着,便有人行了进来。    “禀王妃,您要见的人已带到。”    复命的丫鬟是孟萦身边的人,她恭恭敬敬的称面前的女子为‘王妃’,便表示是孟萦的意思。    前有王夫大人一口一个‘娘娘’的喊,汐瑶也懒得去纠正,倒是着实让那丫鬟身后的白发老者暗吃一惊。    这天高皇帝远的,祁境几处都在内乱,汐瑶和祁云澈都是‘查无音讯的人’,竟出现在这里,稀奇不稀奇?    纵使慕汐瑶乃沈家表小姐,可她何时做了王妃,委实让人想不明白。    “你便是沈家在苍阙的大掌柜郑先生吧?请上坐。”放下茶,不顾老者对自己眸色里的打量,汐瑶大方的请他在左侧第一把紫檀椅落座。    整个沈家不过六个大掌柜,均是至少五代为沈家打理各个地方财务生意的老人,尤其大掌柜的位置,德高望重,就是沈瑾瑜见了面前此人,都得将身段低一低。    故虽先前的小丫鬟唤汐瑶‘王妃’,她请郑九上座,他自当得起。    坐下后,又得下人上了茶,郑九才拱手道“原来表小姐竟在此地,不知今日召郑九前来有何吩咐?”    说这话时,他心里已对汐瑶做了定断。    他语气不卑不亢,即便人上了年纪,却不乏精神,看起来硬朗得很。    汐瑶知道,沈家上下都要喊他一声‘九爷’,她只喊他‘郑先生’,礼待有了,更有一重提醒的意思。    当中这些门道讲究,少一步都不行。    他开门见山的问,礼尚往来,汐瑶也不绕弯子,道“眼下城内城外形势紧迫,汐瑶请先生来自有要事相商,不知沈家在城中囤粮统共多少?”    郑九张口便答“城西粮仓五座,每座各囤十百石。”    每座十百石,也就是说有整整五千石!    汐瑶面上无澜,心头一面惊异,一面哗哗的算计起来。    普通壮年男子一年最多食三十石,且把灾民数量往多的算,他们由西至东来,一路不能太引人注目,必不会太多,万人已是顶了天,五千石撑不了多久,省着点十天半个月足够。    这段时日,从别处将    粮食运来,就能暂且缓解饥腹之忧。    况且城中还有官仓和其他商家的粮库,只要独孤夜一句话,谁敢不出力?    想罢,汐瑶总算松得一口气,正打算再问郑九其他所需,却听他在这时不急不躁的说“苍阙虽是商贸边城,表小姐应当知道,沈家做的是丝绸和瓷器生意,若非二少爷头年突然吩咐囤粮,城中根本不会有这么多需备,再者…”    灰白色的眼珠忽闪了下,他幽幽道“这批粮原本要送往北境,因突降大雪耽搁,否则早就…”    “囤粮一事乃我与二表哥商榷之后决定,不过——”    汐瑶兴致缺缺,不咸不淡道“大表哥尚了平宁公主之后,沈家亦算半个皇亲国戚,而今被关在城门外的是祁国的子民,沈家若要眼睁睁望着他们饿死冻死,将来皇上追究下来,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。”    颜朝步入小院时,就听到她这番淡定的话语,不觉击掌叫好。    “厉害厉害,不愧是云王妃。”    他笑呵呵的跨进前厅,不忘命身后的随从将门关上守在外面。  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